4月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3月份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的统计数据,已超过10万例。

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陈尔真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这次疫情的规模,比2020年的武汉还要大。

2022这波疫情的纠结,图片,新冠疫情,奥密克戎,医药卫生,标准,免疫,检测,上海,冠状病毒,第1张

陈尔真接受采访,来源网络

当下,吉林和上海两地的疫情还在发展当中。

据本小号的观察,这波疫情中有两个地方一直很令人纠结。

一个是奥密克戎的BA.2这个变异株的毒性强弱究竟如何?

根据很多报道文章里专家的表述,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毒力下降、传播力在增强,传播速度很快。

不过,在4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则指出,“尽管奥密克戎BA.2毒株流行时具有较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但由于其传播速度快,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感染者,且造成的死亡总数依然很高。通过分析国外一些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造成的死亡数,比德尔塔毒株流行期间同期造成的死亡数要高。”

当然,我们可以认为,分持这两种观点的专家,一方比较的是病死率,另一方说的是绝对死亡人数。

注:病死率等于已确认的COVID-19死亡人数除以已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总数。

而这两个判断标准究竟该使用哪个,在本小号看来,似乎已不仅仅是个专业问题,而更像是个政治选择。

除了上面这两个常规标准外,也还有别的标准在研究层面被使用。

2022年3月10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篇题为:Estimating excess mortality du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COVID-19-related mortality, 2020–21的研究论文。

2022这波疫情的纠结,图片,新冠疫情,奥密克戎,医药卫生,标准,免疫,检测,上海,冠状病毒,第2张

论文截图,来源网络

这篇文章的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称为超额死亡率的衡量标准,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因各种原因的死亡人数与基于过去趋势预计的死亡人数之间的差额。

该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全球因新冠大流行死亡的实际人数或达 1820 万,是官方报告数字的3倍以上!

但这种估计方法不仅包括新冠感染导致的直接死亡,还包括了那些没有感染新冠但因新冠导致的医疗系统崩溃而死亡的人。所以这个方法本身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总之,究竟如何判断当下疫情的情势、未来的走向以及相应防控策略是否需要调整,那是政府相关决策部门要考虑的事情。

作为旁观者,我们的收获是,以上这些和你所使用的评判标准之间的关系还是蛮大的。

第二个让人感到比较费解的地方就是上海市相较于其他省市超高的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之比。

关于这个问题,网上已经可以查到一些专家给出的分析。譬如,《北京日报》4月2日报道的权威专家回应是:

“第一,上海感染者以中青年为主,健康状况良好,机体抵抗力较强。

第二,上海本轮疫情感染者绝大多数都已经全程接种过新冠疫苗,人群免疫力在增强,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也会增多。

第三,上海无症状者增多也与新变异毒株本身的毒性减弱有关,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传播性虽然增强,但致病力却在下降。”

本小号无意去挑战专家分析的权威性,只是觉得里面似乎缺了一些东西(或许是暂时不方便向外披露),譬如这次吉林省的感染者主要是中老年人么?

关于这个问题,希望以后能有更详细的对照数据,乃至论文发表。

至于采样、检测环节,从目前可搜集到的专家回应信息来看,基本没有被提及。据此我们暂时没有考虑上海方面因为检测技术的改进而导致的灵敏度提升的可能性(也就是感染者能够在更早的时间被发现)。

题外话

在本文成稿时,上海的形式依然是瞬息万变。

4月2日,孙副总理终于被派往上海“督战”,并做出指示,

“要改扩建方舱医院和定点收治医院,备足隔离房间,快速转运收治感染者”。

几乎是与此同时,关于上海浦东疾控中心朱谓萍专家通话录音(注:真实性有待考证)的大量自媒体文章也开始在网上传播。

2022这波疫情的纠结,图片,新冠疫情,奥密克戎,医药卫生,标准,免疫,检测,上海,冠状病毒,第3张

部分文章截图,来源网络

根据其中的描述,这位专家早就建议,轻症,无症状,不要拉走隔离,但没人听。

注:笔者也大致听了下网上流传的录音。基本感觉是,那位男性投诉者的沟通引导技巧很厉害,当然,也不排除可能就是投诉者忧虑因管理混乱而导致的医疗资源短缺的真情流露。

作为通话另一方的专家领导而言(我们假设这个录音是真实的),对于当下的疫情防控举措有着自己的看法,也完全可以理解。

但以这种方式将自己的观点公之于众,不知是否真是这位专家的本意。

而从时间点上看,这两件事碰到一起,也算是够巧的!

当下,上海市正在经历着“划江封城”,这期间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很有可能被有心人拿着“放大镜”细看,因为上海不仅仅是上海人民自己的上海,它也是全国“共存”与“清零”博弈的焦点之地。

随着又一“新毒王”XE病毒株的出现及其未来可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国内这两种观点的争论肯定还会继续。

而作为普通人,要看清楚其中的是非,可能得让子弹再多飞一会儿!

2022这波疫情的纠结,图片,新冠疫情,奥密克戎,医药卫生,标准,免疫,检测,上海,冠状病毒,第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