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子酱是由鲟鱼的鱼卵制作的腌制品,由于鲟鱼生长缓慢、周期长、产量稀缺、制作工艺要求高,长久以来都是西方餐桌上的“奢侈品”。然而随着鲟鱼养殖技术难关的突破,中国鱼子酱逐渐在国际上拥有了话语权,中国引领的鲟鱼养殖科技革命也把国外鱼子酱拉下了“奢侈品神坛”,也同时成全了中国“吃货”们的鱼子酱自由。

“吃货”的鱼子酱自由,图片,科普,鱼子酱,鲟鱼,过渡捕捞,濒危物种,第1张

图1 鲟鱼子酱商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蔚蓝平静的大西洋上,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游轮开始了它的首航。豪华宴会厅里,觥筹交错,歌舞升平。此时此刻,三等舱的乘客们只能跟廉价啤酒作伴。而头等舱乘客们享受着欢快的音乐、品尝着美味的鱼子酱、鹅肝酱等精致美食。鱼子酱这个高端美味,在泰坦尼克号上直接成了区分身份的象征。其实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就曾记道:“鱼子酱是贵族和皇家的独享之物,是身份和荣耀的象征”。它与鹅肝、松露并称“世界三大奢侈美食”,长久以来,价格昂贵,都是西方餐桌上不二的“奢侈品”。

“吃货”的鱼子酱自由,图片,科普,鱼子酱,鲟鱼,过渡捕捞,濒危物种,第2张

图2 电影《泰坦尼克号》(图片来源于网络)

1、鱼子酱的前世

(1)何为鱼子酱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于鱼子酱有着严格且精准的定义,只有鲟鱼的鱼卵腌制出来的产品才能被叫作鱼子酱[1]。鱼子酱的食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两千年前的欧亚大陆。鱼子酱一词源自土耳其,最早被波斯贵族喜爱,希腊人也在宴会上享用此物,后来俄国沙皇对鱼子酱情有独钟,并提出鱼子酱是最优质的食物,鱼子酱迅速传入欧洲,并身价百倍。

最初的鱼子酱来源于野生鲟鱼,因为它的产量少、生长周期长、制作工艺要求高,美味在欧美久负盛名,导致其价格十分昂贵,鱼子酱一时之间成为欧洲贵族和上流社会的独享之物。

(2)鲟鱼的分类有哪些呢?如何得到它呢?

全世界共有鲟鱼2科7属27种,但可用于制作鱼子酱的却并不多,其中Beluga(白鲟),Asetra(奥斯特拉鲟)和Sevruga(闪光鲟)最为出名(图3)[2]。“只有Beluga鱼卵制成的鱼子酱,才是真正的鱼子酱。”这样的对话曾经在1920年的巴黎发生过几百次。

“吃货”的鱼子酱自由,图片,科普,鱼子酱,鲟鱼,过渡捕捞,濒危物种,第3张

图3 鲟鱼的主要种类(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鱼卵到鱼子酱的转变,需要经过取卵、搓卵、漂洗、筛选、盐渍、装罐、压罐等多个复杂步骤,十分考验鱼子酱制作者的技术。首先,将鱼低温麻醉,剖开鱼腹,将卵巢取出,然后在筛网上将卵巢粘连的脂肪组织与鱼卵分开。然后,分开的鱼卵经过冰水简单清洗和筛选后,加入极少量的盐搅拌。最后,盐渍过的鱼子酱放入罐中,将鱼子酱中的水分压出。为了锁住新鲜的风味,所有的步骤要在15分钟内快速完成,来保证鱼子酱的最佳品质。

(3)鱼子酱可以怎么吃

鱼子酱一般可以直接食用,用专制的勺子放于手部虎口处,送入口中,用舌头将鱼子酱在上颚挤破,然后通过味蕾体会鱼子酱的独特风味。如果想要体验更为丰富的口感,也可以简单佐以烘烤白面包、生奶油、苏打饼干、鱼肉、鸡蛋、果蔬等清鲜食品(图4)。香味浓郁的红酒可能会掩盖鱼子酱本身的味道,因此配酒以香味清爽为宜。

“吃货”的鱼子酱自由,图片,科普,鱼子酱,鲟鱼,过渡捕捞,濒危物种,第4张

图4 鱼子酱的常见辅餐(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盛装鱼子酱的器具材料也很有讲究。常见的器具有贝壳、木头、牛角等材质,最忌讳使用银器这样的金属器具,要不然会导致鱼子酱氧化得更快,失去它本来的风味。

我国的烹饪大师们也在积极探索中餐与鱼子酱的完美融合。在冬奥会答谢晚宴上,一道鱼子酱鸭皮塔让人眼前一亮,用鱼子酱精心点缀中国传统美味——酥脆鸭皮,再加上山楂糕、排叉、面包底等,组成了迷你鸭皮塔,获得了国内外宾客的一致赞誉[3]。

“吃货”的鱼子酱自由,图片,科普,鱼子酱,鲟鱼,过渡捕捞,濒危物种,第5张

图5 北京冬奥美食鱼子酱鸭皮塔(图片来源于网络)

2、鱼子酱的今生

(1)中国鲟鱼科技革命

传统鱼子酱的野生鲟鱼主要来自里海、黑海、咸海和亚速海等水域,所以在之前的很长时间内,俄罗斯和伊朗主宰着鱼子酱出口市场。可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得很快,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对于鲟鱼的繁殖地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导致全世界鲟鱼资源量急速下降。1977年全球还能年产2000多吨鱼子酱,后来最少时全球才年产几十吨,甚至导致不少欧美餐厅都没这菜了。从1998年起,《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把全世界范围的野生鲟鱼定义为濒于灭绝的物种,明令禁止捕捞。如此说来,人工养殖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那世界上最大的鲟鱼人工养殖繁育加工地在哪里呢?没错,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中国。

风光秀丽的浙江千岛湖畔,就有一个全国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基地(图6)。从实验室起步,来探索鲟鱼人工养殖的方法,最终把科研成果拓展为规模养殖,攻克了野生鲟鱼驯养的世界性难题。科技求索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中国鲟鱼子酱走向了世界的舞台。目前,全球市场上有超过六成以上的鱼子酱来自中国,中国鱼子酱已经供应到德国汉莎航空头等舱、奥斯卡晚宴以及很多家米其林三星餐厅,深受全球食客好评[4]。从2019年到现在,美国一共对中国鱼子酱加了两次关税,关税高达40%,却没有消去中国鱼子酱对美国人民的诱惑,鱼子酱的出口量并没有减少,反而一年比一年多。跟2018年相比,去年我国鱼子酱出口到美国的贸易量增加了近130%,多达1980万美元,这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制造强大的吸引力。

“吃货”的鱼子酱自由,图片,科普,鱼子酱,鲟鱼,过渡捕捞,濒危物种,第6张

图6 浙江千岛湖鲟鱼养殖基地(图片来源于网络)

(2)中国力量造福中国“吃货”

起初,导致鱼子酱价格不菲的原因有很多,不仅是因为鲟鱼生长周期长,而且还因为鲟鱼养殖有着很高的沉没成本。第一,雌鱼的最适合的取卵时机没有办法判断,只有依靠经验或取出卵后再进行品级鉴定,这严重影响了鱼子酱的售价。第二,鲟鱼在三岁之前是无法判断性别的。因此,就没有办法有针对性地对可产鱼子酱的雌鱼进行饲养,在无形中,饲养规模和成本扩大了一倍。

近些年来,中国的鲟鱼养殖和鱼子酱生产技术飞速发展。通过改善鲟鱼养殖条件、对雌鱼进行产检、照B超、穿刺等细致入微的关怀,可以提高雌鱼生存率,精确最适合的取卵时间。除此之外,对于鲟鱼的性别鉴定也是一个极大的技术突破,通过基因技术将鉴别时间直接由三年缩短为六个月,大大降低了鲟鱼养殖的成本。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得中国的鱼子酱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终于把国外鱼子酱拉下奢侈品“神坛”,也成全了“吃货”们的鱼子酱自由。

(3)活体取卵新技术?

解决了人工养殖的问题,中国还研发出了活鱼重复取卵技术。这种技术最开始是用于鱼苗繁殖的,后来扩展到鱼子酱取卵中。选择发育合适的鲟鱼,注射激素使卵巢完全游离,随后将鱼麻醉后剖腹取卵,再将鱼腹缝合后消毒[5]。康复生长后的鲟鱼放归原水域,能保证80%以上的成活率。

活体取卵技术的研发,给我们的鲟鱼子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能够使得鲟鱼免遭宰杀,并且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的资源利用率。听到这个技术,我们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活鱼取出的卵来用于制作鱼子酱,能不能保证鱼子酱品质呢?目前的答案仍不尽如人意。目前,活鱼取卵技术仍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由于鱼的应激反应可能会使得鱼子酱较硬,导致其品质降低,并且目前该技术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很低,不到1%,仍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开拓。

(4)其它产业联动发展

中国鲟鱼养殖和鱼子酱产业的崛起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国内另一大鱼子酱产地是位于湖北宜都的清江鲟鱼谷,它在产业链延长上有着很强的示范效应。比如在养殖车间屋顶架设的光伏面板,不仅可以发电,还能为鲟鱼隔热保温;鲟鱼农家乐的开发,吸引着周边游客,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除此之外,当地还开发出了鱼子酱面膜,未来还会继续开发相关的美容产品和保健品[6]。

“吃货”的鱼子酱自由,图片,科普,鱼子酱,鲟鱼,过渡捕捞,濒危物种,第7张

图7 人工鲟鱼养殖与其它产业联动发展

3、鱼子酱的未来

1912年,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碰撞的一声巨响,沉没了“二十世纪工业史上的奇迹”;在10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科技革命也结束了鱼子酱作为“身份和荣耀”的象征。

中国鲟鱼养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在鱼子酱产业上拥有了话语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传统的鱼子酱生产技术始终做的是竭泽而渔的一锤子买卖,活体取卵技术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可持续发展可能,它能否成为下一个鲟鱼生产养殖产业技术革命上的巨大突破?这个问题仍需要中国科技工作者不断去思考和探索。